去年杭州亚运会上,和瑞作为新兴运动装备供应商,直接包下了三个冷门项目的全套装备赞助——攀岩、滑板、霹雳舞。这种操作在传统体育品牌眼里简直是“烧钱”,但结果呢?随着这些项目关注度暴涨,和瑞的LOGO频繁出现在热搜镜头里。更绝的是,他们同步推出限量版“亚运选手同款”装备,线上开售3分钟断货。这种精准押注年轻化赛道的策略,比砸重金抢足球、篮球IP聪明多了。
**签约运动员不靠砸钱靠什么?**
和瑞签人有个特点:专挑“有故事的非顶流”。比如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李文,冬奥前世界排名才第15,但和瑞看中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训练日常的真诚感,果断签约。结果李文意外摘银,一段她穿着和瑞雪板哭花的赛后采访视频播放量破亿。比起天价争夺早已被瓜分的超级巨星,和瑞更愿意赌“潜力股+真实人设”,这种性价比打法让同行直拍大腿。
**把用户变成“共创者”是噱头还是真招?**
上个月和瑞搞了个“你设计,我量产”活动,让粉丝投票决定下一款跑鞋的颜色搭配。最终胜出的“荧光绿+黑”配色被骂上热搜,却在一线城市年轻人中卖疯了。品牌总监私下透露:“争议本身就是传播,我们要的就是有人爱有人恨。”这种把产品决策权部分交给用户的玩法,在传统体育品牌里几乎看不到,但Z世代就吃这套——毕竟,谁不想穿自己“参与创造”的鞋呢?
如果你也在关注体育营销,别光盯着和瑞做了什么,更得看它没做什么——比如从不请流量明星代言,拒绝卷入体育版权竞价战。有时候,敢对“行业惯例”说不,反而能撕开新机会。下次看到哪个小众赛事出现他们的logo,先别急着划走,说不定明天就会刷屏你的朋友圈。